Suzhou Ke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., Ltd
二级活性炭吸附系统的效率取决于多个因素,通常用于进一步净化经过一级处理后的废气或废水,以确保污染物浓度达到更严格的排放标准。以下是关键要点: 1. 效率范围 - 气相吸附(废气处理): - 对VOCs(挥发性有机物)的去除率通常可达 85%~99%,具体取决于污染物种类、浓度和活性炭性能。 - 二级吸附可将出口浓度降至 1~10 mg/m³ 甚至更低(如某些苯系物)。 - 液相吸附(废水处理): - 对COD(化学需氧量)、色度或特定有机物的去除率约为50%~90%,但可能因水质差异较大。 *2. 影响效率的关键因素 - 活性炭类型: - 气相吸附:常用煤质或椰壳活性炭,比表面积(1000~1500 m²/g)和孔径分布需匹配目标污染物(如大分子VOCs需中孔炭)。 -液相吸附:需考虑碘值(≥800 mg/g)和灰分(≤10%)。 - 污染物特性: - 低沸点、小分子(如甲醛)吸附效率较低;高沸点、大分子(如甲苯)更易被吸附。 - 运行条件: - 空速(GHSV):气相建议 500~1500 h⁻¹,过高会降低接触时间。 - 接触时间:液相通常需10~60分钟。 - 温湿度:温度≤40℃、相对湿度≤60%时效率较高(湿度高会竞争吸附)。 - 再生与更换周期: - 饱和后效率骤降,需定期更换或再生(热再生、蒸汽脱附等)。 3. 设计注意事项 - 级间处理:二级前建议设置除湿或冷却装置(如冷凝器),避免一级出口的高湿/高温影响二级炭性能。 -并联/串联配置: - 串联:严格排放要求时使用,但压降增大。 - 并联:用于处理高流量,需均流设计。 - 监测与维护: - 安装TVOC或PID传感器实时监测出口浓度,设定报警阈值(如≥20%穿透浓度时更换炭床)。 4. 典型应用场景 - 废气:电子厂溶剂回收、喷涂车间尾气精处理。 - 废水:制药废水深度处理、地下水修复。 5. 效率提升方法 - 预处理:搭配UV光解、洗涤塔等降低二级负荷。 - 改性活性炭:负载化学药剂(如KOH)增强对特定污染物(如H₂S)的吸附。 - 动态吸附模型:通过BREAKTHROUGH曲线预测饱和时间,优化更换周期。 示例数据 - 甲苯废气:一级后浓度50 mg/m³,二级后可降至≤5 mg/m³(效率≥90%)。 - 印染废水:一级后COD 100 mg/L,二级后≤30 mg/L(效率约70%)。 如需更精确的数据,建议通过中试验证目标污染物的吸附等温线(如Freundlich模型)和动态穿透实验。